您好,  欢迎来到365备用台湾网!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园地 >党史博览

党史博览

毛泽东谈怎样写文章 (2)
时间:2016年10月08日 15:36 | 来源于: 共产党员网 | 浏览: 

  真正有分析有观点的文章就会有力量。毛泽东称赞鲁迅后期的杂文“很有力量”,认为是由于鲁迅拥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掌握了唯物辩证法这个思想武器。

  要讲究文法、修辞、逻辑, 文章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毛泽东是遣词造句的大师,他的语言精炼准确,词汇丰富多彩,用典生动恰当,他的文章既有思想的力量,也有艺术的感染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报纸、杂志、书籍上的文字以及党和政府机关的文件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着混乱状况。毛泽东注意到这一点,要求规范语言的使用,强调写文章要讲文法、修辞、逻辑。讲究文法,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讲究逻辑,是指“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要有逻辑性”,“必须注意各种词语的逻辑界限和整篇文章的条理”,文章“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第1547页。),也就是说要注意文章的准确性、条理性和前后的一贯性。讲究修辞,则是要使文章生动活泼一些,使人爱看。

  在文章语言的运用上,毛泽东指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他尤其反对一些人“写文章没有中国味道,硬搬西洋文字的文法”,主张要吸收祖国语言几千年来的丰富营养;他批评有些文章“洋腔洋调”,主张中国人写文章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 心里装着读者,使读者爱看

  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心里始终装着读者。毛泽东说:“你讲话是讲给别人听的,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你自己看嘛!”“要想到对方的心理状态。”“当着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7页。)这是群众观点在文风中的具体体现。心里有读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语言运用都考虑读者的感受,这样读者才会爱看你的文章。对于在写作过程中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毛泽东有多方面的阐述。“标题要醒目些,使读者爱看。”1957年,《人民日报》送来一篇社论稿,题目是“怎样对待批评”,毛泽东看后,将其改为“正确地对待善意的批评”,并批了一句话“这个概念化的标题是不好的”。一个很简单的改动使标题更加准确鲜明,也带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是因为毛泽东很懂得读者的心理。

  对于文章的开头,毛泽东主张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引起读者注意,然后再作阐释论述。他反对一些文章一上来就大段引用经典论述,给人以距离感,认为“先讲死人、外国人,这不好,应当从当前形势讲起”。

  在文章的语言上,毛泽东主张要照顾读者的心理,要学会使用人民群众的语言,“要通俗,使工农都能接受”。他强调,文章不仅要讲清道理,而且语言要生动活泼,做到“理情并茂”,这样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文章要尖锐,刀利才能裁纸”,但是文章也不能太硬了,“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文章写得通俗、亲切,由小讲到大,由近讲到远,引人入胜,这就很好。”他称赞鲁迅的文章既不太软也不太硬,不难看。

  关于文章的叙述方法,毛泽东也有独到的看法。他批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法“很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指出:“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

  文章写完后要反复进行修改

  文章写完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毛泽东认为还不行,还得去修改。

  为什么一定要修改文章呢?196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谈到:“写文章和写诗不经过修改是很少的。为什么要修改?甚至还要从头写?就是因为文字不正确,或者思想好,但文字表达不好,要经过修改。”毛泽东还主张,“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44页。)。可见,改文章就是改思想,改的过程就是思想完善的过程。毛泽东一生改过的文章无数,简单举两个例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前后差不多七个月,总算起来有一二十个稿子,全国有八千多人讨论,提出五千几百条意见,采纳了百把十条。( 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16页。)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毛泽东最后才讲:“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得人心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334页。)再如,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年过六旬的毛泽东前后修改了十几遍,持续近半年时间,倾注了多少心血!可见,修改文章是要下大气力的。

  不仅是对重要的文件和文章,对自己的诗词,毛泽东也常会反复斟酌修改。白居易曾有“好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一语,正可以用到毛泽东身上。他对自己诗词的修改非常认真,极其讲究。1952年,一位大学老师写信指出《长征》诗“腾细浪”“金沙浪拍”两个“浪”字重复,有违诗作大忌,建议改为“水拍”,毛泽东欣然接受,并称其为“一字师”。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共3条信息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网站注册用户:   网站访问量:
Copyright ? 2005-2015 365备用台湾信息化平台 版权所有